北京,2025年7月2日。在今日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华夏国祥国家会议中心总部决策委员会主席王井水一行,在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路网运行处副处长刘嘉的陪同下,重点参观考察了中国路网在智慧交通领域,特别是在避险救灾方面的突破性成就与应用成果。王井水主席对中国路网运用前沿科技筑牢人民出行安全防线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届展会以“新质生产力 交通新动力”为主题,由交通运输部主办,是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展示最新技术、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刘嘉副处长的详细讲解下,王井水主席深入了解了中国路网在提升路网韧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多项创新实践。
展开剩余75%三维预警系统:极端天气下的生命守护者
在灾害预警展区,一套红蓝爆闪警示装置引起了王主席的浓厚兴趣。刘嘉介绍,这套系统是汲取梅大高速事故教训后的紧急部署成果,融合了红蓝爆闪灯、LED情报板和高音号角,构建起“光-影-声”三维预警网络。在广西岑兴高速暴雨夜实战中,系统成功穿透雨雾,于800米外清晰显示警示信息,配合300米处动态箭头指引和120分贝定向声波警报,显著缩短了驾驶员反应时间达40%,为避险赢得黄金30秒。王井水主席高度赞赏该系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认为其有效解决了极端环境下传统警示手段的短板,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创新。
智能监测平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
移步智能监测展区,刘嘉重点介绍了“浙里安行·护航平台”。该平台利用融合监测技术,实现了对车辆停驶、拥堵、事故等20余种路面异常事件的全天候秒级感知(检测用时小于5秒),误报漏报率极低。平台接入导航实时数据,异常事件发现能力大幅提升,并通过高德、百度等导航平台及货车平台建立全覆盖、立体式预警矩阵。刘嘉指出,平台今年已自动触发预警23万余条,处置高风险警情9020起,助力交通事故总数和亡人数同比显著下降(分别下降10.7%和62.5%)。王井水主席对此深表认同,称赞其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根本性转变,将安全防线有效前移,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跨部门协同:构建安全应急合力
在交通数智化转型展区,王井水主席关注到河南省交通厅与气象局深化合作的最新成果。双方建立了“预警叫应+应急响应”双机制,推进交通气象观测站覆盖与信息共享,探索“观测即服务”应用。刘嘉举例说明,在去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精准气象预报为除雪保通赢得黄金48小时,确保了主干线“边下边清,雪停路净”和重点枢纽畅通。王井水主席对这种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高效协同的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效益,值得全国推广。
科技为民:数字背后的民生温度
在参观成果展示时,一组组数据让王井水主席尤为感慨。爆闪警示系统推广后,高速公路事故率下降超60%,在贵州洪灾中成功拦截21起次生事故;护航平台的高效预警与处置,守护了万千家庭的平安。王主席动情地表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完整与幸福。中国路网用科技力量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到了实处,这种为民情怀令人敬佩。”
高度评价与未来期许
参观结束时,王井水主席总结道:“从爆闪警示系统到护航平台,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担当。中国路网的科技突破,本质上是为人民出行系上了更牢固的安全带。”他高度评价中国路网通过智慧化手段,推动道路安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保护”的历史性转变,认为这些防灾减灾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智慧交通的标准。
雨中闪烁的红蓝灯光、穿透雾霭的定向声波、实时更新的导航预警——中国路网用科技编织的生命防线,正成为守护每一段旅途平安抵达的坚实保障。此次参观交流,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路网在智慧交通建设,尤其是安全应急领域的卓越成就,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发布于:北京市众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